一个问题,你觉得电动化转型最大的障碍是什么?
(相关资料图)
不是产品力不行,而是当下的产品力过于溢出,严重溢出的产品力带高了产品定价,比亚迪的单车均价从过去的8万提升到了18万,足够说明一个问题:现在的产品力远超发展预期。
和产品力陡然提升一块到来的,还有极高的定价。
前两天去某国产企业总部谈行业发展,他抛给我一个问题 :你们中部市场明显销量下滑,我们现在的核心是尝试长三角和珠三角。
我想了片刻的回答是这样的:
中部消费能力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,以务农为主的中部消费群体虽然进行了一波人员流动,但核心的消费能力并不强,我们的主要消费区间就是10万以内车型。但你们的电动化转型让价格升级到了15万甚至20万,显然是你们和我们脱节了。
相比于中部消费市场,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消费能力更强,所以你们的品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迁移。
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万,以户为单位的家庭可支配年收入只有10万左右,生活必要的开支、消费、医疗、教育会占用很大一部分比率,也就是说留给买车的预算非常少。
遍地BBA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买得起BBA。
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80%的中国消费者只能买得起20万以内的产品,其中60%的消费者更青睐10万以内的车型,这充分说明了一点,我们的购买力是不变的。
也就是说,电动化转型如果让价格暴涨,那么全民电动化一定是一个伪命题。
宏光MINI EV登场就热销的核心根本,是其3万左右的价格深深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,也验证了价格为王的市场规律,虽然没有气囊、快充,也没有性能、空间,但更多用户需要的只是一个代步工具。
严格意义上来说,这种产品才是推动电动化转型的核心车型。
先让消费者有能力购买电动化产品,其次才是强化电动化属性,也就是说谁能够在10万级市场中做好电动化转型,谁就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。
比亚迪销量暴涨到180万,今年有希望突破250万的核心根本,在于其非常良性的定价体系。
今年以来,比亚迪不断下调产品价格,10万预算能够落地一台秦PLUS DM-i,这让其成为了紧凑型市场的销量冠军,所有人都知道比亚迪的操控、精致感非常羸弱,但依然不管不顾向前冲。
这和当年丰田走量如出一辙,人们希望拥有一台丰田,吸引他们的不是操控、安全,而是作为一台车来说,丰田足够便宜,同时稳定性、经济性能足够出色,这是丰田成功的关键原因。
所以说,10万市场其实才是取胜的关键,对于用户来说,他们能够接受一台轿车卖到10万,一台SUV卖到13万,如果这些价位区间的产品谁能够提供智能化、电动化体验感,谁就是用户的朋友。
背后考量的不仅仅是企业的技术沉淀,还有另外一个最重要的,就是大规模生产能力。
大规模生产能力既能赋予强大的可靠性、稳定性,还能为企业带来更低的制造能力,这种能力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拥有的,自然也是核心竞争力。
毕竟,中国市场的突破口在工薪阶层,不在30万以上的高端消费市场。
关键词:
明星 23-06-27
资讯 23-06-27
安全 23-06-27
综艺 23-06-27
教育 23-06-27
资讯 23-06-27
明星 23-06-27
安全 23-06-27
综艺 23-06-27
教育 23-06-27
存储 23-06-27
资讯 23-06-27
明星 23-06-27
综艺 23-06-27
安全 23-06-27
教育 23-06-27
存储 23-06-27
资讯 23-06-27
明星 23-06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