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立群 郑旭灵
(资料图片)
2020—2023年,第十批省市援疆干部人才在新疆工作的三年极不寻常、极不平凡。三年来,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,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,坚持依法治疆、团结稳疆、文化润疆、富民兴疆、长期建疆,以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、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、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为主线,以选好用好援疆干部人才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为重点,扎实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新进展、新成效、新经验,为建设团结和谐、繁荣富裕、文明进步、安居乐业、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作出了突出贡献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身肩时代之责、满怀感恩之心、践行报国之志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统筹发展和安全,落实援疆资金810多亿元,实施援疆项目6400多个,助力新疆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民生援疆持续加强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把80%以上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、投入县及县以下基层,安排援疆资金330多亿元,实施民生援疆项目2100多个,解决了一批基层难点堵点痛点焦点问题,真正把援疆工作做到了各族群众心坎上。
北京市动员165家社会力量结对帮扶墨玉县、洛浦县118个挂牌督战村,投入帮扶资金5600多万元,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1773人,销售扶贫产品1100多万元。浙江省创新实施“十村示范百村提升”工程,集中力量打造16个示范村、405个提升村,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。
疫情期间,各援疆省市选派35支医疗队4872人紧急驰援新疆,累计筹集8亿多元资金,主动参与受援地疫情防控。河南省选派4批698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支援哈密市防疫工作。黑龙江省投入2400多万元,支持建设阿勒泰地区传染病医院、负压病房,采购负压救护车及疫情防控紧缺物资。
186名乡镇(团场)援疆干部扎根乡村、克服困难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长,实施援疆项目1600多个,落实招商引资项目447个、资金120多亿元。山东省创新“乡村振兴·齐鲁示范”工程,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61个、招商引资12.8亿元,打造疏勒蔬菜种植、英吉沙林果、岳普湖“三果一花”、麦盖提红枣产业,不断夯实基层发展稳定基础。安徽省乡镇援疆干部探索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在皮山县克里阳乡、科克铁热克乡种植千亩雪菊和藏红花,带动3000多名农户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。
智力援疆创新突破。安排援疆资金40多亿元,实施智力援疆项目1012个,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、能战斗、带不走的人才队伍。采取顾问指导、技术联姻、项目合作等方式,借助援疆渠道柔性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.8万余人。河南省探索柔性人才“组团式”援疆模式,引进教育、医疗、农业等重点领域骨干人才2300余名。山东省实施“鲁雁引智”工程,组建“鲁喀智库”,在重大课题研究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实施人才合作项目56个,为喀什地区引进培养人才1900多名。
借助援疆省市优质培训资源,持续加大双向交流、两地培训、跟岗挂职锻炼力度,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150多万人次。选派3491名干部人才赴援疆省市挂职学习,开阔眼界、提升能力。上海市结合克拉玛依市实际需要,打造“沪克访问学者”“影子计划”等品牌培训项目,选派1700多人次赴上海市党政机关、知名高校、医疗机构、园区企业学习培训。福建省创新实施“五个一百”工程,每年从昌吉州医、教、农、文旅等重点行业各选派100名左右专技人才赴闽培养培训,选派100名左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实习实训。
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优质“种子”作用,通过“团队带团队”“专家带骨干”“师傅带徒弟”等方式帮带培养当地干部人才4.1万余人次。山西省创新实施“1+N”带动模式,发挥各领域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示范引领作用。深圳市开展“鹏城院士新疆行”系列活动,协调11名院士来喀什地区就人工智能、数据算力、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发展趋势进行指导交流。
产业援疆务实推进。安排援疆资金190多亿元、实施产业援疆项目1344个,助力受援地发展内生动力活力不断释放、有效提升。广东省协调广东能源集团、广东建工集团、深能源集团,在喀什地区开发建设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。吉林省聚焦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优势,商议签署“中国(长白山脉—阿尔泰山脉)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”,高位推动冰雪产业合作。安徽省推动合肥—乌鲁木齐两地陆港共建,开行“合肥中欧(宝武)班列”出口白色家电,推动江汽集团年产2万辆商用车项目落地和田。上海市支持克拉玛依市在上海、深圳等地举办城市推介会、招商引资推介会等,引进和助推“为油服务”和“非油”产业项目落地。
着力强化产业园区合作。支持71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受援地与支援省市44个园区合作共建,建设飞地园区,承接产业转移,促进发展共赢。江苏省在伊犁州建设9家现代化产业园,促成江苏16家开发园区与之结对共建。深圳市引进深圳盐田港集团全面运营喀什综合保税区,签订“五方协议”,推动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。江西省支持阿克陶县江西工业园配套设施,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和冷链物流中心。
就业援疆有力有效。安排援疆资金58亿多元,实施就业援疆项目376个,不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,多层次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,助力各族群众稳定就业、持续增收。支持受援地发展数字服务、文化旅游、民族手工及特色餐饮等产业,提升援疆项目吸纳就业能力,带动49万多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。河北省以河北(巴州)生态产业园等援疆项目建设为平台,实施产业带动就业项目20个、资金2.89亿元,直接带动各族群众就业3.8万多人。天津市坚持援疆项目优先考虑当地群众就业需求,依托和田地区天津工业园,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,吸纳3000多名各族群众就地就业。
聚焦提升就业技能和水平,支持受援地建成一批中高职院校和技工学校。上海市在莎车县筹建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,打造“理工特色、产教融合”的南疆一流理工类高等院校。湖北省协调12所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组团帮扶博州职业技术学院,实行湖北高校、博州职院“3+2”专本衔接培养,2022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.23%。深入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,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,有序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到援疆省市就业、工作、生活,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。山东省在喀什地区成立“鲁喀劳务输出工作站”,设计开发鲁喀就业与人才服务平台,协调就业岗位1.8万余个,转移富余劳动力7300余人。
文化润疆硕果累累。安排援疆资金150多亿元,实施文化润疆和交往交流交融项目1833个。组织文艺演出、文化讲座、书画展览等各类活动8200多场次,推动新疆优秀地域文化和内地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互鉴。山西省推动优秀地方剧目和提线木偶、绛州鼓乐等“山西绝活”走进新疆,播撒文化润疆的“蒲公英种子”。吉林省协调专家赴阿勒泰地区策划指导创作大型话剧《可可托海我的魂》,在疆内外引发强烈反响。辽宁省组织制作以辽宁省孙景坤、塔城地区魏德友2位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事迹为教材的“八千里路英雄情—一堂跨越时空的思政课”,在全国直播媒体点击量突破300万人次。
深入开展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联谊活动。援疆干部人才与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结对认亲5840户,走访见面4.2万多次,捐款捐物1亿多元。北京市深化“我在北京有个家”青少年助学帮扶活动,组织北京爱心人士与和田地区1169名少数民族儿童结对认亲,定期组织线上线下联谊活动。黑龙江省实施“龙疆石榴籽计划”,建立新疆籍青年黑龙江之家,面向在黑龙江学习和工作的新疆籍青年提供文化交流、实习就业、权益保护等公益服务。
互派党政代表团270多个,推动援受两地乡镇(街道)结对570多个、村(社区)结对1500多个,选派9920名村支书、村主任、妇女主任赴援疆省市学习考察,组织开展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,参与人数达70多万人次。湖南省打造“红石榴”援疆品牌,推动两地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园区、村(社区)5级结对交流全覆盖,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交流、考察走访、产业合作等活动。福建省举办青少年入疆研学、赴闽研学夏令营,组织两地3400多名少年儿童传书信、聚“云端”,架起手拉手、心连心的桥梁。
关键词:
资讯 23-04-23
明星 23-04-23
明星 23-04-23
资讯 23-04-23
资讯 23-04-23
明星 23-04-23
资讯 23-04-23
明星 23-04-23
资讯 23-04-23
明星 23-04-23
资讯 23-04-23
明星 23-04-23
资讯 23-04-23
明星 23-04-23
资讯 23-04-23
明星 23-04-23
资讯 23-04-23
明星 23-04-23
明星 23-04-23
资讯 23-04-23